3044永利(中国)股份有限公司

实现中国梦,须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
时间:2016-05-30
浏览量:143

实现中国梦,须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

——读《习近平用典》感言

刘丰/文

  近日,有幸读了一本被广泛誉为“文化软实力”之称的好书——《习近平用典》。该书从文化角度诠释和传播了习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思想,有着厚重的思想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在字里行间里,我们看见了他在继承和弘扬民族思想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对经典的娴熟运用,并直面国家层面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治国理政的睿智。继承发扬,不断激活优秀传统文化,赋予其有血有肉的当代价值和内涵。

  纵观全书,习近平共引用了近300条典故,他善于运用古代典籍、经典名句来阐述思想。无论是诸子百家,还是唐诗宋词,均被信手拈来,得心应手,寄意深远,寓意深刻。而“用典”的背后是“治世”。

  习近平在所有讲话中引用次数最多的是源自儒学经典的名言。其中,他引用《论语》11次,《礼记》6次,《孟子》4次,《荀子》3次,《尚书》、《二程集》等儒家经典也被多次引用。习近平引用的儒家经典,或谈为政,如《论语》中的“政者,正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或论敬民,如《孟子》中“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或议立德,如《二程集》中的“一心可以丧邦,一心可以兴邦,只在公私之间尔”;或言外交,如《礼记》中的“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等等,无不是从当下中国的现实出发,针对时下国家最紧迫的问题有感而发。由此不难看出,从儒家经典中寻找解决现实难题的办法,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治国理政的养分,这是习近平重视儒家经典学说的原因。

  除儒家经典之外,道、法、墨三家的经典语录也是习近平讲话和文章中的高频词。在《习近平用典》中,道家、法家、墨家的经典言论多次出现,《老子》6次、《庄子》2次, 《韩非子》4次、《管子》4次、《尸子》、《墨子》各1次。 产生于2000多年前的道家素来讲究辩证法,主张“怀素抱朴”,推崇人与自然的和谐,反对腐败与奢侈,这对今日中国的社会转型仍有着举足轻重的现实意义。

  十八届四中全会后,中国法治进程进入快车道。“法者,治之端也。”重视“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这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最为醒目的标志之一。以韩非子为集大成者的法家思想,也成为习近平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来源之一。

  在《习近平用典》中,我们看到总书记的治国理政思想不仅和马列主义、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也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高度融合。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治国理政中大有作为。执政有底蕴,用典有传承。这部书告诉我们要实现民族复兴,实现中国梦,就须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深刻而丰富的内涵,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中国梦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时代特色、大众特色,蕴含了中国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元素。梦想体现的是一种理想,表达的是一种追求。唯有创造过辉煌的民族,才懂得复兴的意义;唯有经历过苦难的民族,才会对复兴有迫切的渴望。中国梦凝聚着无数仁人志士的不懈努力和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传承着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向往和期盼,昭示着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美好前景。

  开卷有益。中国共产党人历来重视学习。延安整风时期提出“改造我们的学习”;执政之初提出“必须学会自己不懂的东西”。每一次学习热潮,都推动着党和人民事业向前迈进。我们要努力学习,形成勤奋好学的风尚,通过学习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